第2章 1996年的普洱(1)_解锁茶文化
笔趣阁 > 解锁茶文化 > 第2章 1996年的普洱(1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章 1996年的普洱(1)

  袁晨认为自己压了大姐的价格,难免人家会不高兴,正要走。

  云南大姐说:“谢谢,先生,帮我开张了。我再请你喝一款1996年的茶,和刚才2001年的很不同。”

  云南大姐是追求成功率的业务员,既然袁晨在这里,她必然要尽量再多卖点东西。

  袁晨想这个大姐是做生意的人,不会争一时的长短,就多看了这位大姐一眼,她的年龄有四十多岁,肤色有点黑、眼睛小、嘴唇厚,人看来朴实,云南女士比较典型的脸面特征都出现在她脸上了。

  袁晨说:“好的。”

  云南大姐起身,从摊位里面另外一张桌子上拿过来一把小壶。这壶的颜色红中带一点紫色,袁晨认识这是高温烧制的朱泥壶,如果没有烧制的高温不高,则是红中带黄的颜色。壶体为半球状,壶流(壶嘴)朝上而外撇,耳形的把,壶盖是圆钮带气孔。

  袁晨环顾一下她的摊位,问:“这个摊位只有你一个人?”

  “早上客人少,我两个同事第一次来北京,在附近逛逛,下午就回来了,上午我自己一个人就够了。”大姐说着,从身后架子最下面拿出一个黑铁皮圆桶型罐子,这样的罐子可以放2斤条形密实的散茶。罐子上贴红纸,上写“一级沉香普洱茶1996年”。

  云南大姐用茶匙取茶5克茶放在朱泥壶里。又取5克茶放在茶荷中给袁晨看。散茶颜色暗黑、如果光线亮能看到有点茶梗的暗红。条形比较大。

  水开了,云南大姐打开壶盖、注水、盖上盖子,把茶汤倒出来,这算是洗茶。然后,再注水,闷泡茶叶。

  袁晨在心里数1、2、3计算时间,大约有20秒,云南大姐拿起小壶,这样的壶标准是厘米高,从壶嘴到壶把的长度是12厘米左右,容积150毫升。

  茶汤是枣红色,喝了一口,口味微微苦、茶汤的尾巴又出现了甜味。袁晨感觉这款茶有点意思。

  云南大姐也喝完了自己品茗杯里的茶,说:“您贵姓?”

  “免贵,我姓袁。您呢?”

  “我姓刘,您还很懂茶的。”

  “为什么这样说?”

  “一喝就能喝出问题来。”

  “你的茶有啥问题吗?”

  “刚才那款茶确实是2001年的,但是这几年被我一个朋友带去甘肃兰州了,那个地方多干燥还冷,一直放在兰州。茶呢,就没怎么转化?”

  “你一喝就感觉汤薄了、寡淡了。”

  “抱歉抱歉,我也是随口一说,耽误您做生意了。”

  “我猜,您是一手托两家,不想我跑了生意,也不想让女孩吃亏,就主动买了我的茶。也是好意。”

  袁晨连忙说:“茶叶不错,我也想买回去喝。”

  袁晨这几天股票套牢,再有店面拆迁,便宜卖店里存货、也亏钱,心情不好。现在云南大姐理解自己的好意,和自己聊天,也可以转移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绪。袁晨决定多待一会儿。

  云南大姐递给袁晨一个三折页的宣传彩页,上面有干茶、茶汤的照片、还有勐海古山茶厂历史的介绍、计划经济年代的国营茶厂,技术力量雄厚。

  还有一张单片彩页介绍老茶兴起的过程。

  彩页里面介绍,九十年代中期,台湾出版《普洱茶》一书,书里提出:越陈越香。既是对传统的继承,也是提炼与弘扬。

  2004年简体字版《普洱茶》一书在大陆出版发行。人们开始认识到老茶的优点。

  再后来《普洱茶续》出版发行,品鉴老茶的观念深入人心,对国内老茶市场启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。。

  袁晨看彩页的时候,云南大姐加了一点茶,请袁晨再试试。

  她再次做水,水开了,注水到壶里面,盖上盖子,闷泡。20秒,出汤请袁晨喝。

  “老茶越泡越有味道,每一次冲泡,味道叶也有变化,你再尝尝。”

  袁晨喝了,口感略有不同,这次茶汤里面有点“木质”的感觉。他刚才看彩页没注意,云南大姐放了一点六堡黑茶,她调节了茶的味道。

  袁晨对广西六堡黑茶不熟悉,黑茶里面他接触熟普多一些。这个“木质”的感觉没有在意,或者说忽略了。

  这个口感是刚才云南大姐加进来的2克六堡黑茶造成的。

  云南大姐使用的朱泥壶也是一个因素,朱泥壶透气性不如紫砂壶,同样时长的闷泡,朱泥壶泡出来的茶汤感觉更“厚”。这是茶具使用带来的效果。

  此时袁晨喝了茶,感觉后背冒汗了,一层细汗。大厅里冷毛孔紧缩,后被发紧。一出了汗,人感觉轻松,袁晨心情也好些了。

  这个舒服的感觉促使他问:“买10斤能便宜?”

  “这样吧,这款茶1996年的普洱,勐海茶厂的,外面批发3千,要是在高端会所里面售价在5千以上。我给你2千块钱的价格。”

  云南大姐看袁晨没说话,又让一步。

  “1800一斤。已经很值了,你看生普放时间久了,才有现在这个饱满的状态,就这个也是卖点。”云南大姐说。

  云南大姐摸了摸前额,说:“都出汗了,这个茶气足。”

  袁晨很同意,确实有些老茶的茶汤味道够,但是“框架的饱满度”不够。

  没想到的是云南大姐加了六堡茶做了衬托,二茶混合才产生这个作用的。

  袁晨当下付钱买茶,云南大姐帮他叫了快递,寄到袁晨家里。

  这位云南大姐卖的并不是假茶,她没有作假。但她的茶等级低,云南供销社收茶从1958年开始,在收购时,按质量分为五级十等。比如:一级茶青是一芽两叶,五级的就是一芽四叶或者对开叶、单叶。

  卖给袁晨1800元每斤,还是贵了。

  刚才袁晨发现2001年的生普价格高,他对了。1996年的老茶,袁晨买贵了,就算失误了,被云南大姐扳回一局。

  此时他还不知道,过一会依靠林总,他才发现问题。

  茶行业就是这样的,学习永无止境,中国茶这个体系大且杂,各类情况不断出现。

  比如普洱茶,有人认为2003年是个时代分界线,此前普洱茶更多的属于农产品范畴,后来市场推动,产品品类开始细化,强调不同的茶山是山头茶,大茶厂强调拼配茶。其实这个趋势从1990年代就开始了。

  扩展一下说,2003年在对中国茶行业就是分界线,不仅仅是普洱茶。

  再后来,市场对于年份普洱茶的口感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。茶人又需要熟悉不同年份的普洱茶。

  茶买了,袁晨要走。一位60多岁的老者过来了,云南大姐说:“武老师您也来了,正好在喝96年的普洱,您也尝尝。”

  武老师穿着黑色中式裤褂,左手腕上带着红黄色的蜜蜡佛珠。右手是一块江诗丹顿的机械男款手表,黑色的表带。表盘的方形,白色铂金哑光外壳。袁晨看了那只表,九点半了。

  “过来看看,下午有个禅茶一味的讲座。”武老师落座。他坐在刚才卖保险女孩坐过的位子上。

  武老师短头发,方脸,脸上的肉有点松,他不抬眼皮,似乎以此表现出内敛的心态。

  袁晨也做茶对这位老师有所耳闻,近几年武老师到处讲茶文化的课程,还是大学里的茶文化客座教授。

  “您上次讲的RB茶道真好,最近还讲课吗?”云南大姐问。

  云南大姐重新又用盖碗,重新冲泡1996年的普洱茶。她动作熟练的,把茶放到盖碗里,注水、出汤、洗茶。然后,再泡茶。

  “讲的,下礼拜在北大有个文化大讲堂还讲RB茶道。”武老师说。

  袁晨问:“这个RB茶道好像挺复杂的。”

  武老师像讲课似的说:“唐代,RB从中国引进茶道文化,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。经过四五个世纪的吸收消化,到了16世纪,千利休提倡RB茶道文化应以的禅宗思想为根底,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,追求至简至素。首先改革了茶室,由书院式的茶道,发展为草庵式的茶道,从茶室建筑、装饰和摆设,到煮茶方法、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,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,俗称“空寂茶”。由此在RB有“茶禅一昧”的说法。”

  这些字面上的知识点,袁晨听了个七荤八素,不得要领。还是没理解怎么就禅茶一昧了。

  此时,云南大姐出茶汤,倒在公道杯了,分茶给大家。

  三人举杯,饮茶。

  袁晨想听听这位茶文化专家对这款茶的评价。就说:“武老师,您感觉这款茶如何?”

  “茶是不可说的,说了就错,禅宗讲一开口就是错。”武老师左手捻着他的蜜蜡佛珠继续说,“和敬清寂,茶味一如,是为禅定;行方便法,济人无数,是为智慧。”

  袁晨听了武老师这样描述茶,担心自己没说清楚,就说:“我想请教您,咱们现在喝的茶,您感觉怎么样?”

  武老师说:“好呀,你看这个茶汤,是枣红色,口感协调,韵味悠长,意犹未尽。”

  袁晨想武老师讲的话,口味协调、韵味悠长,这样的话等于没说,根本无法交流下去了。这个武老师和袁晨不是一个路数。

  袁晨喝了不少茶,去卫生间,等他从卫生间回来,发现云南大姐的茶桌旁边又多了一个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