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殿下,给臣做主。_张浩朱允熥
笔趣阁 > 张浩朱允熥 > 第139章 殿下,给臣做主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9章 殿下,给臣做主。

  “皇庄的危害,孤不说你们也清楚。”

  朱允熥在宝座上,笑对群臣,“昨日孤刚回京,便和皇爷爷说了此事。孤对皇爷爷说,凤阳,不单是朱家的凤阳,也是凤阳百姓的凤阳!”

  群臣稍稍错愕,随后齐齐拜倒,“殿下仁德!”

  “孤索性就当着你们的面,把话说清楚!皇庄的田地,牲畜产出等。除却留下一小部分,可以用作皇陵皇城宫人的开支之外。其余的,都要先收归凤阳府,然后按丁分田!”

  “但,从今年秋税开始,凤阳的百姓不用再交丁税,而是统一的田税。无论是自耕农,还是等户,还是大户,都按照田亩交税。家里有多少地,就缴多少皇粮!”

  顿时,群臣不解之色充斥于表。

  丁税,就是丁银,直白讲就是人头税。历朝历代官府统计人口,寻常百姓都要缴纳丁税,男丁为主。若是太平年间朝政清平四海安乐,有地的百姓家还是缴得起的。但一旦战乱,年景不好。百姓因为要逃税,就要庇护于寺庙,官绅大户之下。

  而官绅寺庙等特权阶级,乐不得有这些听话的免费的劳动力。

  这其的猫腻朝廷官员一清二楚,但千百年来谁都没有提及。一来是官员本就是特权阶级,二来从两宋税法以来,丁税是地方官府征收,并没有真正的归于央财政之。

  历朝历代人口统计都是一笔糊涂账,央只有一个地方报上来的虚假总账。

  丁税的存在,也更快的加速了土地兼并。富者田亩阡陌连横,少丁差。穷者无立足之地,反而多徭役。

  首发网址m.

  再者,这种税收,始终没有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来源之一,除却地方官和官绅阶层的刻意阻挠之外。还有一点就是,国家收的非常累,因为无法准确的统计人口,只能死盯住贫农不放。

  这是一种效率最低,又最不公平,最容易导致社会动荡的税收!

  群臣之,户部尚书傅友开口道,“臣请问殿下,若不收丁税,改收田税,那么无田之人该如何?”

  “没有田地,不用缴税!”朱允熥笑道,“在凤阳取消丁税,那么隐藏的人口就会冒出来,反正都不用缴税了,谁还愿意藏在大户官绅人家当牛做马?”

  “分到田地的就种地,没地的可以随意营生。或是做工,或是经商,或是为工匠。人总要活着,活着就要挣钱挣粮。干活的人多了,经济才能快速发展!”

  取消丁税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放劳动力。

  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,而人口则不是定数。比如大量的城市人口,他们不用交丁税,就省下了钱。农村人口没了丁税,去掉沉重的负担,不用再被束缚在土地上。

  如此一来,人口必定爆炸式的增长,从官绅大户人家走出来,最终落实在户籍册上。劳动力多了,创造的价值才能多。

  “如此一来,只怕..........”傅友有些为难,断断续续的说道。

  “怕什么?怕地多的官绅叫屈?”朱允熥马上收敛笑容,开口道,“怕那些隐藏人口的大户叫屈?他们有什么委屈的?取消丁税是不是好事?按地收税是不是应当应分?”

  “既然是利民的好事,为何要问他们屈不屈?这天下,是他们当家吗?”

  “若顾及着他们,朝廷不知天下有多少百姓,百姓躲避丁税卖身为奴,他们就高兴了?”

  一番话,殿鸦雀无声。

  官绅乃是国家的柱石,士绅乃是地方的基础。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论调,所谓民,其实若百姓交不上丁税,就算不得民。

  “臣也觉得此乃德政!”翰林学士方孝孺忽然开口道,“汉实行丁税以来,税分四等。富者,等,下户,贫者,各交不一。但自古以来,只怕丁税还是要收穷人的。如今殿下说,用田税摊薄丁税,于国家而言有利人口,于民而言..........”

  说着,方孝孺行礼道,“赋税之事,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,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。宽政德行,稳固国本,百姓受惠,江山安定!”

  “方学士此言大善!”朱允熥笑道。

  “此德政,为何不推广天下?”方孝孺问道。

  刚夸一句,马上就开始顶人。这等干系重大的事,若不能先偷偷找个试点,就直接推行天下,恐怕好事也要变成坏事。华夏的事,很多就坏在地方上,故意把经念歪。

  在朱允熥心,凤阳是第一试点,因为凤阳身处内陆,闹不出什么波澜来。第二试点则是浙江,天下棉布的主要产区。一旦解放了劳动力,浙江的手工业,制造业,商业将会快速的发展起来。

  “凤阳乃是都,毕竟不同于别处!”朱允熥打个马虎眼,随后又道,“一旦凤阳按丁授田,你们户部要把账目明细做好,清查田亩等级人口,凤阳的田地和人口,要清清楚楚!”

  说着,故作叹息,“不过,皇庄好分,勋田难动呀?”

  话题,又转到勋贵们的田庄上。

  “臣以为,也没什么难动的。此一时彼一时,国初之时,勋贵武将封地乡梓,是为赏功。而今之计,收田为民,是为国家!”吏部尚书凌汉开口道,“再者说,皇庄都动了,他们又算得了什么?”

  话音落下,众臣纷纷点头。

  对他们而言,凡是有对勋贵集团开火的机会,都是千载难逢的好事。

  况且这次开火,是要为百姓谋福祉,理直气壮。

  “话也不能这么说,那些田庄总归都是他们的功劳,虽然要分与百姓,但也不能亏了他们!”朱允熥继续道,“其实若不是凤阳百姓无田可种,怎么也不会要他们的土地。”

  “这样,到底该如何用词,你们退朝后合计合计。”朱允熥想想,“既要百姓得了实惠,也要顾及功臣的体面!”

  随后君臣又说了些政务,一个时辰之后,朝会散去。

  群臣三三两两,小声议论着明日如何上奏,说皇庄勋贵田产之事。

  “刘学士,下官看来,殿下的摊丁入亩,绝不是只是凤阳施行那么简单!”出宫的夹道上,方孝孺对刘三吾说道。

  后者微微一笑,“这是自然,这位殿下是我等看着长大的,他可不是心血来潮之人!”

  “事是好事,但必定困难重重!”方孝孺忧心道,“说不定,天下汹汹!”

  “陛下和殿下,岂会怕了这些汹汹?”刘三吾笑道,“往日,你我曾盼着殿下为贤君。可现在看来,殿下未来只怕是和贤字,沾不到一起了!”

  “是呀,有时候殿下冷脸的时候,像极了陛下!”方孝孺也露出笑意,“为君而言,王者之相。对天下而言,略有苛刻!”

  “慎言!”刘三吾道,“哎,若殿下所说之摊丁入亩推行天下,才是真的苛刻!”

  “苛刻官绅,宽于百姓,不正合了孟圣那句,民为贵吗?”方孝孺负手道,“若当真有推行天下那天,方某愿卸了这清贵的差事,为此德政巡查御史!”

  刘三吾不解,“地方上的事,你不清楚,何必趟浑水?”

  方孝孺笑道,“下官,头铁呀!”

  之所以和这些臣子们说摊丁入亩之事,就是先给他们一个信号。然后从他们的表现,看谁到底真的能用,谁帮不上手。

  见过朝臣,王耻捧着厚厚一摞奏折进来,放在御案上。

  朱允熥一边御笔批复,一边开口问道,“曹国公来了吗?”

  “来了,在外面候着呢!”

  “传!”

  稍后片刻,李景隆觐见。

  “臣...........”

  “无须多礼了,你先坐着,孤批完这些和你说话,叫你来是有好事,有件事孤信不过别人,只能让你.............”说着,朱允熥抬头时,忽然一顿,“你怎么了?”

  李景隆低着头,有些害臊般坐在圆凳上。还算俊朗的脸上,半边脸都是青的,俨然是被人给打了。

  “你怎么,乌眼青了?”

  “臣!”李景隆委屈道,“让,媳妇给打了!”说着,大声道,“殿下,你可要给臣做主呀!”

  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